Member-only story

如果再來一次,怎麼做會更好? 淺談Sprint Review

--

抬起頭,看看自己走了多遠,再下一步?

衝刺檢視(Sprint Review)是一場衝刺中倒數第2場活動,它的目的在於檢視這段衝刺的歷程中所帶來的產出(也可以稱之為增量, Increment),並為下一次的衝刺修正或新增待辦項目(Product Backlogs)。一場衝刺檢視的時程理想上在一個月的衝刺週期下不會超過4小時,若衝刺周期比較短,那麼衝刺檢視的時間則會縮短,例如一周則縮短為1小時內。

回頭翻了一下2020 Scrum Guide2017 Scrum Guide針對衝刺檢視的介紹,發現前者的篇幅大約少了後者一半,省去了對於人物細節和活動內容的描寫,簡潔地表達這場活動的目的以及期待,作法不違反Scrum的精神即可。

人物的交織

一場衝刺檢視中,會出現3種角色: 產品負責人、開發團隊、利益關係人

首先是產品負責人(PO, Product Owner),他為所有待辦項目負責,在衝刺檢視階段,邀請開發團隊以及利益關係人參與這個活動。此外他有義務和團隊一同檢視在這次的衝刺中,哪些項目到底是完成(Done)或未完成(Undone),並且和所有人說明目前衝刺的階段性成果和具體願景,不論是時間、成本與範圍,提出未來可能要修正或新增的項目,做為下一階段衝刺的調整依據。

開發團隊(Development Team),則是提出在這次衝刺歷程中所遇到的議題,分享在這次衝刺中,有哪些項目或作法可以幫助團隊提升開發能量,或是哪些項目在開發過程中遭遇哪些阻力,針對問題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此外開發團隊也需要展示這次衝刺中已完成的項目,說明替專案或產品帶來怎樣的價值增量

最後是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這個角色基本上不屬於敏捷團隊的設定,卻是有可能左右專案走向的人物,一般來說會是老闆、客戶、股東甚至可能是蒐集後的一般使用者反饋,透過階段性的工作增量理解目前產品釋出的概況,可以最直接的和產品負責人及開發團隊協調待辦項目的優先權和調整方向。當有利益關係人在場時,敏捷教練須介入讓其了解衝刺檢視的目的和進行方式,避免因利益關係人的緣故造成不符衝刺流程的事件發生,例如:客戶直接要求畫押完成日期。

衝刺檢視就是要所有人合作,藉由檢視該階段衝刺的工作增量、市場狀況、潛在可釋出能力、時程、預算等因素,決定下一階段的衝刺我們需要新增、調整、刪除哪些待辦項目,讓項目執行確實落地,走向真實。

A sprint review aims to generate revised product backlogs based on the current increments, issues, budget, marketplace, etc. The refined items should be rolled down to the following sprints to meet a sprint goal.

善用工具,玩出敏捷精神

前面花了一段篇幅說明衝刺檢視,不斷地提到檢視工作增量(Increment),但具體而言又要如何實現呢?在敏捷裡面提出一個概念,我們以DoD表示。

--

--

Your Agile Coach
Your Agile Coach

Written by Your Agile Coach

Taiwanese | Agile Coach | Scrum Master | Podcaster | Author | Change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 Subscribe My YT: https://reurl.cc/xlWa0e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