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Kanban實務做法 (上)

--

用好奇心面對簡單道理

繼上次初試啼聲寫了一篇有關Kanban的介紹文之後,就有一點手癢想要再針對實務的做法再精煉一番,畢竟一開始單刀直入核心理念總顯得太過抽象,就像沒事先學過排隊理論就先念隨機程序,導致無法抓住具體的應用手段。

我一直有一種感覺,有些理念類型的原則,要試著讓人們去感受它的作用力(forces),這股作用力是由實務的步驟產生的。例如,在Scrum裡面我們都會提到傳說中的三大支柱,但實務上並不會特別強調,而是藉由設計一系列的活動讓參與者親身體驗他們的存在,因此這類需要透過實際練習而習得經驗的理念又被稱作實證主義(Empiricism)

在外人眼中,Kanban就好像是要把所有項目列在一個看板上,就可以對外宣稱自己在做看板管理…,但細究它內部真正要操練的內容,還真不是沒紀律的團隊能夠實踐的,用好奇心面對那些看起來很簡單的理念,它會帶你到一開始想都想不到的地方。

實務操練

  • 可視化看板 (Visualize)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依據團隊平時的工作流程,明確區分出階段性作業。以軟體開發為例,我在最左邊依據價值高低排序所有等待討論的項目(Backlogs),後續的工作流:分析→開發→測試→部署(OS: 怎麼有股waterfall的味道?),如此一來就產出看板管理的最基本雛型,將所有項目列在看板上有助於

釐清專案當前進度條

項目每通過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形同為用戶累積了一部分商業價值。

判斷目前效能瓶頸位置

針對每個項目,可以計算在各階段停留的時間,若發現有部分項目停留時間太長或者是群聚在某一個階段,可以立刻調度資源處哩,避免掉球。

訂定改善方案基礎

由於所有項目一目瞭然,藉由訂定指標或限制條件,可以逐次逐項改善整體流動狀態。

  • 限制進行中工作 (Limit WIP, Work in Progress)

--

--

Your Agile Coach
Your Agile Coach

Written by Your Agile Coach

Taiwanese | Agile Coach | Scrum Master | Podcaster | Author | Change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 Subscribe My YT: https://reurl.cc/xlWa0e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