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迭代式系統 vs 流動式系統

--

思維交融的化學反應

繼先前寫過第一篇關於看板方法(Kanban)的文章後,這周下定決心要開始做一份關於看板介紹的投影片,並向外部團隊做教育訓練,索性在Youtube上搜索任何可能的活教材。Eric Brechner是看板方法經典書籍Agile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Kanban的作者,先前曾在微軟服務超過20年,因此他的演講雖然是在行銷作品XD,卻也給了我一些啟發,促使我必須動手紀錄一下作者與聽眾互動時所激盪出的火花。

迭代式 (Iteration-Based) vs 流動式 (Flow-Based)

在討論者兩個模式的差別前,我有必要先釐清迭代式系統和流動式系統定義,就個人體悟而言,迭代式系統必須要有明確的週期,在既定的週期下工作人員儘可能地完成所認領的項目,以此模式循環下去,而Scrum恰巧是迭代式系統的經典範例,在Scrum的框架下面,每一個活動都有固定的週期。

而所謂的流動式系統,意思是說它關注的是工作項目從開始到完成,這中間的作業情況(即流動狀態)。由於沒有定義明確的循環週期,如何控制項目流動的順暢度成了此系統需要討論的重點。而看板方法(Kanban)則是流動式系統的另一經典案例。

對這兩個名詞有了初步的理解,再以實例探討兩者的抽象意涵。

當Scrum遇見Kanban

Scrum和Kanban的相遇,就好比瑜亮情節,兩者都是當代知名的敏捷方法,雖然其目的都是為了改變團隊的行為,但作法卻很不相同,因此在服用之前必須事先詳細閱讀用藥處方,了解兩者的異同,再作治療。

[同] Scrum和Kanban,兩者同為拉取式系統 (Pull System)

所謂的拉取式系統 (Pull System),意思為工作項目的領取是由當下評估可接受的消耗量 (demand) 決定的,也就是說並不會預先設定完成數量,而是依據實際消耗數據做動態調整,避免因預派過多工作項目而造成人力吃緊,或因工作項目過少形成人力閒置的浪費

以Scrum而言,每歷經一個Sprint,我們便可以估算團隊在該Sprint的過程中消耗待辦項目的速度 (以經驗上來說,通常我會等過了3個Sprint再計算平均消耗速率),以此估計下一個Sprint團隊整體可能領取的代辦項目多寡,以便在Sprint Planning時有調整的基礎。

--

--

Your Agile Coach
Your Agile Coach

Written by Your Agile Coach

Taiwanese | Agile Coach | Scrum Master | Podcaster | Author | Change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 Subscribe My YT: https://reurl.cc/xlWa0e

No responses yet